弯 剪 扭 构 件
(GB 50010-2010)
子程序界面 
更新
技术条件
计算设置
-
□支座截面
-
□地震作用组合
-
□仅计算竖向地震作用
-
□有屈服点钢筋
-
□集中荷载作用下剪扭构件
钢筋、混凝土
-
□直接输入混凝土强度设计值
-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
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值 fcu,k
-
钢筋抗压强度设计值 fy'
-
抗拉钢筋弹性模量 Es
内力、配筋
-
受拉纵筋合力点至近边距离 as
-
受压纵筋合力点至近边距离 as'
-
受拉纵筋最小配筋率 ρmin
-
ρmin——一侧受拉纵筋最小配筋率(%)。
-
可输入“自动”“次要构件”以及具体数值。
-
当输入“自动”时,按下列规定取配筋率下限与配筋特征值相关表达式二者中的较大值:
-
当输入“次要构件”时,ρmin 取值同“自动”。当“截面位置”为“一般位置”时,按混凝土规范第 8.5.3 条规定计算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截面面积。
-
当输入具体数值时,取输入值与配筋特征值(ft/fy)相关表达式二者中的较大值。
-
除另有规定外,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混凝土规范表 8.5.1 所规定的值。对于受弯构件,应为“0.20 和 45ft/fy 中的较大值”。
-
水平分布筋最小配筋率 ρsh,min
-
ρsh,min——深受弯构件水平分布纵筋最小配筋率(%)。
-
水平分布筋最小配筋率 ρsh,min=Ash,min/(bsv)。
-
水平分布筋配筋率 ρsh
-
ρsh——深受弯构件水平分布纵筋配筋率(%)。
-
水平分布筋配筋率 ρsh=Ash/(bsv)。
深受弯构件
截面尺寸
-
截面形式
-
截面宽度 b、截面高度 H
-
受拉区翼缘宽度 bf、受拉区翼缘高度 hf
-
受压区翼缘宽度 bf'、受压区翼缘高度 hf'
截面核心部分的尺寸
-
当“受拉纵筋合力点至近边距离 as”或“受压纵筋合力点至近边距离 as'”输入框采用两个数值相加的输入形式时,例如“30+10”“25+10”等形式时,程序取加号前面的数值“30”“25”作为纵向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cs。在受扭承载力验算计算截面核心部分的尺寸时,该值即为箍筋内表面至截面近边缘的距离。
-
当“受拉纵筋合力点至近边距离 as”或“受压纵筋合力点至近边距离 as'”输入框采用非两个数值相加的输入形式时,程序默认纵筋直径取
25mm;受拉区、受压区箍筋内表面至截面受拉区、受压区边缘的距离,分别按 as 减去
12.5mm、as' 减去
12.5mm 取值。
-
请参阅“受拉纵筋合力点至近边距离 as”。
箍筋构造
-
箍筋构造
-
梁加密区箍筋最大间距,按混凝土规范表 11.3.6-2 的规定,一级取 hb/4、6d、100mm 三者的最小值;二级取 hb/4、8d、100mm 三者的最小值;三、四级取 hb/4、8d、150mm 三者的最小值。
-
对于构造钢筋的最大箍筋间距,程序未考虑纵向钢筋直径的因素,仅按加密区箍筋最大间距的两倍考虑;箍筋最小直径则按加密区的要求取值,当梁端纵向钢筋配筋率大于 2.0%时,加密区箍筋最小直径数值还应增大 2mm。
-
非抗震时箍筋最大间距按混凝土规范表 9.2.9 的规定取值,最小直径按混凝土规范第 9.2.9 条第 2 款的规定取值。
-
当梁中配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时,箍筋直径尚不小于 d/4,此处 d 为纵向受压钢筋的最大直径。
相关页
工程名称
构件编号
结构构件的重要性系数 γ0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fy
箍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fyv
受拉纵筋合力点至近边距离 as
钢筋弹性模量 Es
图例
矩形截面 |
倒T形截面 |
倒L形截面 |
 |
 |
 |
T形截面 |
工形截面(对称) |
工形截面(不对称) |
 |
 |
 |
模块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