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层 后一页

参 数

子程序界面(参数)

参数设置

  • □考虑活荷不利组合

    • 设置是否考虑可变荷载不利组合。

    • 当勾选本项时,除了计算活荷载一次性满布作用的工况外,在考虑活荷不利组合计算时,会对每一个梁上外加活荷载作单独的加载,进行循环计算,以确定活荷载正弯矩(Mmax)、负弯矩(Mmin)的包络图。

  • □考虑受压纵向钢筋

    • 设置是否考虑受压区纵向钢筋。

    • 当勾选本项时,受压区纵筋实配面积 As' 取 0.3As,此处,As 为受拉区纵筋面积。

    • 当不计入纵向受压钢筋且受压区高度 x 不大于受压区纵向钢筋合力点至截面受压边缘的距离两倍时,程序自动按单筋截面计算配筋,不计入纵向受压钢筋。

    • 当计入纵向受压钢筋时,用户应自行复核箍筋配置是否符合混凝土标准第 9.2.9 条第 2、4 款等有关规定。

  • □自动考虑深受弯构件

    • 设置是否自动考虑深受弯构件。

    • 当勾选本项时,对于 Li/hi 小于 5 的梁,按深受弯构件进行正截面受弯、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 对于深受弯构件,计算结果输出水平分布钢筋的计算面积 Ash 及最小配筋面积 Ash,min 时,水平分布钢筋的间距 sv 取梁高度 h。

    • 水平分布钢筋的抗拉设计强度 fyh 按“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fy”取值。

    • 对于深受弯构件,依据混凝土标准附录表 G.0.12 的规定,当 fyh 小于 300N/mm2 时,水平分布钢筋的最小配筋率 ρsh,min 取 0.25%;当 fyh 不小于 300N/mm2 且小于 435N/mm2 时,取 0.20%;当 fyh 不小于 435N/mm2 时,取 0.15%。

  • □最大裂缝宽度验算

    • 设置是否进行最大裂缝宽度验算。

    • 当进行最大裂缝宽度验算时,程序假定实配纵筋为单排,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直径按“梁底纵筋合力点至近边距离 as”“梁面纵筋合力点至近边距离 as'”输入框确定,fy 大于 270N/mm2 均按带肋钢筋考虑。

    • 当计算配筋面积小于最小配筋面积 As,min 时,最大裂缝宽度验算时受拉区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 As 取 As,min

  • □挠度验算

    • 设置是否进行受弯构件挠度验算。

    • 一般情况下,挠度验算是根据输出截面中的最大弹性位移和截面相应的长期刚度 B 进行计算。

    • 最左端、最右端节点为自由时,长期刚度是按该计算跨另一端截面来计算。用户应注意,多跨梁的悬臂梁,当端部挠度为正值时(向上),计算结果需要另行复核。

  • 每跨梁的等分单元数 n

    • n——每跨梁的等分单元数,n 不应小于 8,且不大于 16。

    • 每跨梁输出 I、1~n-1、J 等 n+1 个截面的位移、内力、配筋等,其中 I、J 截面为两端支座截面,1~n-1 为跨中 n 等分对应的截面。

    • 计算结果输出每个截面所占用的字符宽度系根据“计算书中每行允许的最大字符”系统变量而定。当内力、配筋等数值较大以至于相应截面输出所需宽度大于默认值,最大字符应设为不小于 107 或更大。

    • 计算书中每行允许的最大字符”系统变量的修改步骤:从主程序的“视图”下拉菜单中选择“选项”,选择对话框中的“显示结果”选项卡,在“计算书中每行允许的最大字符”输入框中修改。

计算参数

  • 混凝土的容重 γc

    • γc——混凝土的容重(kN/m3)。

    • 程序根据 γc 自动计算梁自重。可取 γc=0,在“荷载”中自行输入梁自重。

    • γc 允许取负值。

  • 箍筋间距 sv

    • sv——沿构件长度方向的箍筋间距(mm)。

  • 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 γG

    • γG——永久荷载(效应)的分项系数,用于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当其效应对结构承载力不利时。

    • 当输入“自动”时,取 1.3。

  • 可变荷载调整系数 γL

    • γL——可变荷载(楼面和屋面活荷载)考虑设计工作年限的调整系数。

    • 对于楼面和屋面活荷载考虑设计工作年限的调整系数 γL,依据工程结构通规3.1.16 条第 1 款的规定,当设计工作年限为 5 年、50 年、100 年时,分别取 0.9、1.0、1.1。

    • 当输入“自动”时,取 1.0。

  • 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 γQ可变荷载的组合值系数 ψc可变荷载的准永久值系数 ψq

    • γQ、ψc、ψq——分别为可变荷载(效应)的分项系数、组合值系数、准永久值系数。

    • 当输入“自动”时,γQ、ψc、ψq 分别取 1.5、0.7、0.4。

材料(混凝土)

  • □直接输入混凝土强度

    • 设置是否直接输入混凝土强度。

  •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 请参阅“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 当勾选“□直接输入混凝土强度”时,本输入框为“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fc”。

  •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fc

    • f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N/mm2)。

    • 当未勾选“□直接输入混凝土强度”时,本输入框为“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 ftk

    • ftk——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N/mm2)。

  • 混凝土弹性模量 Ec

    • Ec——混凝土弹性模量(N/mm2)。

    • 计算钢梁时,为保证位移计算正确,本输入框应输入钢的弹性模量 Es

    • 请参阅“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材料(钢筋)

  • 梁底纵筋合力点至近边距离 as

    • as——梁底纵向受力钢筋合力点至截面近边边缘的距离(mm)。

    • 当输入“一类”“二a类”“三a类”“三a类(寒)”等环境类别或“Ⅰ-A”“Ⅰ-B”“Ⅱ-C”等环境作用等级时,构件类型按梁考虑,默认的纵筋直径 d 取 25mm、箍筋直径 dg10mm。

    • 可输入两个数值相加的表达式,例如“30+10”“25+11”。最大裂缝宽度、挠度验算时,纵向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cs、纵筋半径 r 分别取加号“+”前、后的数值。

    • 请参阅“受拉纵筋合力点至近边距离 as”。

  • 梁面纵筋合力点至近边距离 as'

    • as'——梁面纵向受力钢筋合力点至截面近边边缘的距离(mm)。

    • 当输入“自动”时,取为 as

  • 受拉纵筋最小配筋率 ρmin

    • ρmin——一侧受拉纵筋最小配筋率(%)。

    • 可输入“自动”“次要构件”以及具体数值。

    • 当输入“自动”时,按混凝土通规第 4.4.6 条的规定,取配筋率下限与配筋特征值相关表达式二者中的较大值。此处配筋率下限为 0.20,配筋特征值相关表达式为 45ft/fy

    • 当输入“次要构件”时,ρmin 取值同“自动”,按混凝土标准8.5.3 条规定计算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截面面积。

    • 当输入具体数值时,取输入值与配筋特征值(ft/fy)相关表达式二者中的较大值。

    • 除另有规定外,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普通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混凝土通规表 4.4.6 所规定的值。对于受弯构件,应为“0.20 和 45ft/fy 中的较大值”。

    • 混凝土通规第 4.4.6 条第 2 款规定,“除悬臂板、柱支承板之外的板类受弯构件,当纵向受拉钢筋采用强度等级 500MPa 的钢筋时,其最小配筋率应允许采用 0.15%和 0.45ft/fy 中的较大值”。

  • 纵筋增大系数 λb 或 ωlim

    • λb——验算最大裂缝宽度、挠度时的受拉纵筋实配增大系数。

    • ωlim——最大裂缝宽度限值(mm)。

    • 当输入数值不小于 1.0 时,表示输入的是 λb。此时,受拉区纵筋实配面积 As 等于该截面计算配筋面积乘以 λb,并且不小于最小配筋面积。

    • 当输入数值小于 1.0 时,表示输入的是 ωlim。当计算的最大裂缝宽度 ωmax 大于 ωlim 时,程序在 1.0 至 2.0 倍计算配筋面积之间自动增大实配钢筋面积,以满足 ωmax 不小于 ωlim 的条件。


相关页


疑难解答